[黑龙江大联考]黑龙江省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

[黑龙江大联考]黑龙江省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黑龙江大联考]黑龙江省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试题答案

[黑龙江大联考]黑龙江省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黑龙江大联考]黑龙江省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唐朝前期以均田制为基础,实行租庸调制。随着人口增多,可授的田地越来越少,大地主吞并农民田地,国家控制的户口数量锐减。为保证税收,政府强行“活户”(检查户,清理人丁,勒令回籍),增辟税目,但都没能奏效。建中元年(780年),政府颁行新法: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只保留户税和地税;预算全年开支,确定赋税总额,实际上以779年各项税收所得钱谷的总数作为户税和地税的总额分摊于各州;依据财产多寡将户分为九等,并依此征收户税;地税按亩征收谷物;户税、地税以每年六月、十一月为期征收;对不定居的商人,按资产的1/30征税,后改为1/10。——摘编自吕建中《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述略》材料二与杨炎同时期的杜佑说:“建中新令,并入两税,恒额既立,加益莫由,浮浪悉收,规避无所。”两税法实施后,“收入公税,增倍而余。遂令赋有常规,人知定制,贪冒之吏,莫得生奸,狡滑之氓,皆被其籍”。所以,两税法“诚适时之令典,拯弊之良图”。但是,宋代郑樵认为,自两税之法行,则赋与田不相系也。况又取大历中一年科率多者,为两税定法,此总无名之暴赋,立为常规也。……建中以来,将五百年,世不乏杨炎,不知所以加于大历中一年之多,数目复几倍乎?鸣呼!后世之为民也,其难为民矣”。—摘编自丁柏传《谈对唐代两税法的再评价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实施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两税法。(8分)

[黑龙江大联考]黑龙江省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

弘治年间,朝廷制定了“给赐番夷通例”,对明初朝贡贸易中的贡物和抽分、估价制度等做出了重大调整,并做了许多新的规定。在地方上,正德、嘉靖年间,商舶贸易日益公开化发展。明后期,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成为朝野的共识。嘉靖时期,出海商人遍及沿海各地,在福建“准贩东西二洋”,隆庆、万历年间,在漳州允许商民出海贸易,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月港体制。万历年间,在广州举办一年两次的“交易会”,更是带有国际性的特点,并出现了许多经营外贸的商业组织,明代海外贸易走向了世界,。广东沿海,“诸夷往来其间,志在贸易”,在京师,“凡山海宝藏,非中国所有,而远方异域之人,不避艰关险阻,而鳞次辐辏,以故畜聚为天下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海外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摘编自遂杏花《论明代海外贸易的转型》(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6分)

1.西周时期,小宗世袭为大宗家臣,异姓亦可世袭为家臣,“事保厥家”乃其职责,职位世代沿袭,B事事听命于家主。然至春秋时期,家臣可参与家主的政治、军事等事务,逐渐发展成“执国命”的“陪臣”,且家臣屡叛其主,出现“大夫专诸侯”、“家臣专大夫”的现象。这一变化A.促使诸侯争霸向兼并战争转变B.体现出宗法分封秩序遭到破坏C.有效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表明贵族内部未形成严密等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