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含解析x》,以下展示关于《重庆市长寿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含解析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长寿区2024年秋期高中期末质量监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B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试题卷总页数:8页。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需要填涂的地方,一律用2B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一律用0.5MM签字笔书写。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于“过去之事、眼前之事、将来之事”,新闻和文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表现方式,然而,在当今商业化的趋势下,各类叙事成了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新闻报道也进入了叙事的时代
2、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新闻故事化”时代。虽然“新闻故事化”未必不好,但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有着本质的区别。有人曾戏言:文学是“人学”,新闻是“事学”。就文本而言,新闻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类别的人文学科,新闻反映的是客观事实,而文学表达的是主观情感,从叙事内容来看,文学叙事的基础是“母题”,新闻叙事的基础是“事实”,韦斯坦因认为文学叙事的母题数量和结构相对稳定,主要可以归结为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三项二元组互合结构,由此对应的基本题材就是战争、爱情与世俗生活,绝大部分文学作品的叙事主基题都是由此产生的变体。文学叙事主题大多以情感发展为主线,通过性格、感情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文学叙事的母题不论生与死、爱与恨
3、还是美与丑,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判断色彩,文学作品在安排情节时需要理性地建立大家的常识性认识,但感性是文学打动人的核心因素,文学叙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感性叙事能否充分激发读者的代入感和感情共鸣,文学叙事作品中的“事”一般而言是虚构的,亚里士多德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而新闻作品所叙之事,依据新闻的本质,则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即事实,因此,新闻叙事应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新闻叙事要求叙事者从理性的态度出发,诉诸受众的内容以信息为主,用客观事实表现社会或人物状态。当然,新闻报道中也会有感性的描写、刻画,但其目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