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语文含答案x》,以下展示关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语文含答案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铜山区 2024-2025年度高一下调研测试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5题。 材料一 :一般的书法理论往往从审美特性这个角度出发来总结书法的成就,这种探索自然是有意义的。但是, 当我们过多地把目光集中在书法之“ 美 ” 或书法所激起的“ 审美体验 ” 上时,却往往忽视了书法和写字之 间的朴素联系。我们觉得书法是艺术的,而写字却是实用的,可是说到底,书法家不过是无穷无尽的写字者中的一员。 书法家卓然独立,只是因为他把某个字体写到了极致,从而使它具有典范的意义。书法家从来都不能无中 生有。在书法家的书法产生之前很久,汉字

2、已经在集体书写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形态,发展出了一套高 度有序的偏旁、笔划体系,这套体系即使脱离了汉语,也一样具有汉字的魅力。符号学美学关心汉字和书法的有序性。书法系统的有序性无疑就是以汉字系统的高度有序性为基础的, 无论是无名氏还是书法家,为了书写汉语和汉字,都不得不首先遵从汉字的规则。承认书法之美依赖于汉 字符号系统的有序性,并不会削弱我们对书法艺术家独创性的评价。在西方传统美学的影响下,我们把创 作者的迷狂状态看得过于神秘了。许多人觉得,不管是在作者那里,还是在读者那里,都有一种全然不同 于日常经验的“ 审美经验 ” 在起作用。然而,笼而统之用“ 审美经验 ” 来说事,非但不能增加艺术性

3、,反 而会败坏具体而微的艺术感觉。相形之下,用“ 高峰堕石 ”、“ 夏云舒卷 ” 等来形容书法的古人,反倒要离 事情本身更为接近。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作为书法基本造型“ 材料 ” 的汉字,既不是象形的图画,也不是抽象的图案,而 是一套具有极强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符号。书法家并不关心如何在理论上把握文字的符号性,他们关心的是 这些符号性的文字如何从感性上得以生动的显现。就跟玫瑰花的能指不会被它的所指(爱情)耗尽一样, 在以写字为美的文化生活形式中,文字的能指也不会被它的所指耗尽人们在读懂字义的同时,也停留 在字的表面,琢磨如何把字写得更好。然而,在当今这个时代,汉字越来越成为一种单纯为语言服务的记号。

4、数码化的汉字固然也保留了各 式各样的字体,甚至各式各样的书法式样,但是今日之大众并不打算去临摹它们,而是更愿意像拣字工人 那样消耗它们。书法家是精益求精的写字人,和拣字工人不同,他从不把汉字看作现成的可以消耗的材料, 而是看作不确定的、需要不断反复才能形成的东西。当电脑键盘摧毁了书法赖以生长的广阔的民间土壤时, 书写汉语的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终结了。一方面,汉字变得越来越像纯粹的记号;另一方面,书法变得 越来越像脱离语言的图像。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摘编自陈岸瑛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材料二: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 并不真具有哲

5、学上 “ 永恒存在 ” 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 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 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五四 ” 前后青年男女 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 “ 文化影响衰减 ” 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 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 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

6、人不同之处。世代相去越远, 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 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 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 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 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 能应对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 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朱熹把儒家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