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x》,以下展示关于《陕西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高二期末质量检测语 文本试题卷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置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孝之所以成为传统道德的“元德”,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亲情的自然呈现。人都是父母所生所养
2、,父母慈爱子女,子女敬爱父母,这是一种天然的情感。孝作为第一亲情以及人性之中自然而然的道理,人人都愿意接受。其二,对宗法血缘的遵从。礼记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人们皆有报本反始、不忘其所自出的宗法血缘意识,这种文化意识与人皆从先祖、父母所出的客观事实结合在一起,使孝成为最受推崇的美德。其三,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客观需要。任何伦理道德都是特定社会的产物。在古代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家国同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国家则是家庭的扩大。要维系社会的等级秩序,就必须首先维系好家庭的秩序。 自古以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都是传统的道德准则,是判断一个人有无道德和道德高低的重要标准。一个人
3、有没有道德和道德层次的高低,当然可以从许多方面来评判,但是,一个人是否自觉、自愿地回报父母对自己的恩惠,无疑是衡量的重要指标。中国人常说“受恩必报,施惠莫记”,如果一个人连父母对自己的“恩惠”都不能够、不愿意报答,善至虐待父母,我们又怎么能期望他会报答社会、国家、他人对他的“恩惠”呢?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呢? 孝经谓;“孝是真性,故先爱后敬也。”“爱之与敬,俱出于心。”虽然爱和敬都发自内心,但爱是敬的前提。尊敬祖先,即要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有一种敬意,因为中华的优秀文化体现在其祖先的“三不朽”上,离开我们祖先为我们树立的为人为学的典范,中华传统文化将是空洞的、无实质内容的。 (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