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以下展示关于《2025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5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广东卷)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
2、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山东济南焦家遗址中,考古人员发掘出多座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其中部分墓葬的墓圹规模较大,使用木质棺椁,有一棺一椁,也有一棺重椁:墓主人都是男性,随葬品有玉钺、石钺,以及精关的陶器和镯,环等其他玉器。这反映了()A.石器时代的结束 B.生产关系的变化 C.部落联盟的瓦解 D.礼乐制度的完善 2.秦统一后,六国文字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从各类出土的文字资料可见,在秦朝覆
3、灭前后,六国故地的人纷纷在各种场合恢复使用本国文字。这反映了()A.各地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B.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激化 C.秦朝统治基础薄弱 D.新兴士人阶层崛起 3.下表为与隋炀帝相关的四则材料及其解读。其中解读合理的是()选项 材料 解读 A 唐李渊:(炀帝)巡幸无度,穷兵极武,喜怒不恒,亲离众叛。御河导洛,肆舳舻而达江 否定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 B 唐罗隐:当时天子是闲游,今日行人特地愁。柳色纵饶妆故国,水声何忍到扬州 感叹扬州因运河荒废而繁华不再 C 宋张泊:炀帝开畎以奉巡游,虽数堙废,而通流不绝,终为国家之用者,其天意乎 说明隋朝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D 宋范仲淹:昔炀帝盘游淮甸,违远关中,唐
4、祖据之,隋室遂倾 强调隋唐政权更迭地理因素 A.A B.B C.C D.D 4.宋朝天圣年间(10231032),雄州地方官难以处置民妇张氏的田产继承问题,“当奏听裁”,原因是张氏只有出嫁女儿和共同居住的外甥,且田产价值很高,部分当没官。皇帝认为这些田产都是百姓“朝夕自营者,毋利其没入”,故“悉令均给之”。这一裁决体现了()A.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 B.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C.程朱理学的伦理规范 D.财政改革的显著成效 5.山西 平阳府曲沃县均田记 碑刻记录了某一时期土地清丈的实施过程:知县公布清丈条例;个人申报,乡里复核,形成鱼鳞图册;确定税粮额度;攒造黄册。当时土地清丈()A.造成了户籍管理
5、的混乱 B.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程度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D.加强了对地方官的考核 6.“自唐专以文字取科名,有所为词章之学者,其汩没人才益甚。直至本朝,更求工于小楷试帖,束缚为已极矣。官到卿贰,不免于文字之考,何由得经济之才。不思变计,中国断无振兴之机。”与上述观点一致的是()A.“若不因时变通,何以见实学而拔真才”B.“师夷之长技以制夷”C.“变法自强,宜仿泰西设议院”D.“习兵战不如习商战”7.如图为 1934 年 1 月红星画报上的一幅漫画,其所示变化()A.为红军的战略转移进行了准备 B.反映了“左”倾错误得到纠正 C.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
6、 8.某知名老字号绸布店长期经营稳定,年年盈余。1948 年,该店陷入“虚盈实亏”的境地,动辄亿万的账面看似有盈余,但货物存量越来越少,实己“暗亏”,以致渐临破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资本的垄断 B.通货膨胀的恶化 C.国际援助的中止 D.外国资本的压迫 9.1952年下半年起,国家大范围地统一调配干部。19521953年,中共中央中南局从农村和机关抽调 3000多名县级以上干部、3000多名技术骨工和 700 多名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干部,分配到工业和其他建设部门。这一措施()A.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 B.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C.促进了十部管理制度法制化 D.巩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地位 10.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中国电影从重视启蒙和教育、个性和自我,走向重视娱乐和盈利。1988年,全国上映娱乐片达 80 余部,占故事片总量的 60%以上。这反映了()A.西方电影的大量引进对国产片造成冲击 B.其他娱乐方式的缺失助推电影消费热潮 C.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电影市场注入活力 D 电影创作和发行体制实现充分市场化 11.研究某一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