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邵阳市高三模地理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2025年邵阳市高三模地理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秘密启用前 姓名 准考证号 2025 年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 地 理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目要求的。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
2、海地区的强风是触发浅层山体滑坡的重要因素,为浅层滑坡提供足够的初始动能。图 1 为影响山地浅层滑坡因素的重要性图。据此完成 13 题。1.易引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浅层滑坡的天气系统是 A.强热带气旋 B.温带气旋 C.副热带高压 D.东北信风 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山地浅层滑坡多发生在 A.西北坡较高处 B.东南坡较陡处 C.东北坡较缓处 D.西南坡较缓处 3.最有利于减轻东南沿海地区山地浅层滑坡的是 A.常绿阔叶林 B.竹林 C.针叶林 D.草类 2025年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第 1页(共 6页)2025 年 4 月某日,在冷涡(冷涡是较深厚的冷性低压系统,中心附近的气温明显低于四周,
3、对流层的中高层表现尤其明显。)影响下,我国中东部出现了罕见的大范围狂风、雨雪、沙尘天气。此冷涡持续加强且涡旋结构稳定,使得高空动量下传效率显著提升,进一步延长大风持续时间。图 2为该日某时刻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 46题。4.我国中东部此次出现罕见的狂风、雨雪、沙尘天气,原因是 A.冷涡结构不稳定 B.低空急流动量下传 C.冷暖气团剧烈对峙 D.冷锋来临前气温异常下降 5.地形与城市建筑格局是华北地区风速的“倍增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楼建筑群形成“风廊”B.城市扩张增加地表粗糙度 C.焚风效应为强风提供热力条件 D.山谷形成天然“风道”6.有关此次冷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近地面反气
4、旋 B.其东部为东南风 C.中心气温低气压高 D.多形成于平流层底层 鄱阳湖是我国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其水文情势一直备受关注。图 3 为 1970-2018 年鄱阳湖枯水期水体面积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 78 题。2025年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第 2页(共 6页)7.有关鄱阳湖枯水期水体面积变化趋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73-2018 年水体面积呈总体下降趋势 B.1980-1989年水体面积开始增大且波动较小 C.1980年水体面积最大,2005年水体面积最小 D.2000-2009 年水体面积的波动较 1990-1999年大 8.鄱阳湖枯水期水体面积变化会导致 A.气候趋于暖湿
5、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湖滩裸露面积减小 D.植物群落日趋复杂 净初级生产力是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碳的差值。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是净初级生产力与消费者、分解者呼吸损失的碳的差值,用于表示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当 NEP=0 时,生态系统中碳排放和碳吸收达到平衡。图 4 为 2022 年黄土高原和周边部分地区 NEP 分布状况图。据此完成 910 题。9.影响该地区 NEP 空间分布特征的根本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10.能有效提高甲处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措施有 A.开展生态退耕 B.提高复种指数 C.适当扩大公园绿地面积 D.降低高碳排放产业比重
6、2025 年春晚,杭州宇树公司人形机器人表演的秧 BOT舞蹈让观众感受到了科技与传统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人形机器人是指具有类似人类外观和行为特征的机器人。据此完成 1113 题。11.有关机器人表演舞蹈秧 BOT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科技与文化的碰撞 B.是艺术与科技的协同 C.是“算力裁出霓裳曲”的视觉效果 D.是现代艺术创作的新形式 2025年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第 3 页(共 6页)12.未来人形机器人的优势有 A.硬件成本高昂 B.续航时间短 C.应用场景碎片化 D.高精度与稳定性 13.机器人企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交通 B.市场 C.政策 D.科技 从 20世纪 90 年代开始,受首都经济发展战略变化的影响,服务业逐步成为北京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图 5 为 2001-2022 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业、科技服务业、房地产业)、生活性服务业(如住宿、维修)、公共性服务业(如教育、卫生)产值比重变化图。据此完成 1416 题。14.图中分别表示 A.生产性服务业 公共性服务业 生活性服务业 B.公共性服务业 生活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 C.生活性服务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