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25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含标准答案)》,以下展示关于《潍坊市2025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含标准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试卷类型:试卷类型:A 潍 坊 市 高 考 模 拟 考 试 历 史 2025.3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 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郑卫之音”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郑、
2、卫地区的民间音乐,被儒家斥为“乱世之音”或“亡国之音”。据礼记乐记记载,战国时期的魏文侯“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这反映出该时期 A.民间音乐成为主流 B.社会秩序发生变动 C.地域经济发展失衡 D.文化整合趋势加强 2.唐代家具造型浑圆丰满、装饰华丽,呈现出华贵气派。宋代家具造型古雅质朴、不事雕琢,给人清淡雅致之感,从生活用器中脱离开来,上升到了审美的新高度。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复兴运动的开展 B.市民文化的流行 C 崇文抑武政策的推行 D.商品经济的发展 3.图 1为二十四史列传中人物籍贯和朝代占比情况统计。其中丙代表的是 A.浙江 B.河南 C.山西 D.陕西 高
3、三历史 第 1页(共 8页)4.黄宗羲指出“学校之法废,民蚩蚩而失教故入其境,有违礼之祀,有非法之服,市悬无益之物,土留未掩之丧,优歌在耳,鄙语满街,则学官之职不修也”。据此可知,黄宗羲认识到 A.学校承担社会教化的重要性 B.维护儒学正统地位的必要性 C.国家推行礼法结合的迫切性 D.变革君主专制制度的艰难性 5.1858 年,曾国藩痛斥徐继畬在瀛寰志略中 if 述英国政治制度与科技成就的行为是“长英国志气,灭中国威风”。1867 年,曾国藩耗费数月重读此书,他的思想与实践均受其影响。曾国藩的这一转变主要是为了 A.解放思想变革政治制度 B.融合中西方思想文化 C.吸纳西学应对内忧外患 D.
4、论证洋务运动合理性 6.图 2 为近代中国某时期新增通商口岸的分布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转变 B.先进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中国开始早期现代化尝试 7.1926 年 5 月,工人之路发行纪念“五卅”运动的专刊,其中有“欢迎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和各国工会代表釆华”“庆祝中国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广东第二次全国农民代表会开幕”“全世界无产阶级大联合!继续五卅的精神”等标语。这些标语 A.旨在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 B.有利于激发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 C.反映了马列主义得到各界认同 D.表明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性 8.1956 年 2 月,全国民主妇联等 13
5、 个单位向包括职工、手工业者、工商业者在内的各阶层家庭妇女发出倡议,争做“五好”家庭(家庭邻里团结互助好、家庭生活安排好、教育子女好、鼓励亲人生产工作学习好、自己学习好),这一活动在全国迅速展开。此活动意在 A.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B.提升工人的文化素质 C.构建新型伦理关系 D.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 高三历史 第 2页(共 8页)9.20072009 年,中国在非洲建立了 30 个疟疾防治中心,并派遣 122 名抗疟专家为其进行技术指导。20072011 年,中国向非洲提供了价值 7.571 亿美元的医疗援助,包括医疗机构和疟疾防治中心的建设。上述举措 A.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B.解决了非
6、洲医疗设施不足问题 C.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D.加强了中非之间经济技术合作 10.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史家秉笔直书,敢于犯颜直谏,把美德视为通往荣耀、荣誉、权力的真正途径。提比略统治时期(公元 1437 年),罗马史家热衷于阿谀奉承,将源自赞美诗的各种技巧融入历史书写中,把新任元首颂扬力德治的典范。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社会动荡促使王权加强 B.以德治国成为社会共识 C.道德沦丧导致政权更迭 D.政治环境影响历史写作 11.成书于 12 世纪的熙德之歌是西班牙第一部用本土语言书写的长篇史诗,展现了西班牙对抗外族入侵的集体记忆,同时探讨了荣誉、忠诚与家族伦理的冲突。该史诗反映了 A.市民阶层的壮大 B.民族意识的增强 C.封建王权的加强 D.人文主义的兴起 12.近代早期,英格兰警役(负资收税与治安)主要由在财产、老住户身份等方面有优势的乡村精英担任,他们在履行国家职能时,时常基于地方利益与中央政令发生冲突。17 世纪后期,大量一般村民开始出任警役而众多乡村精英逐渐退出,警役的官方属性逐渐超越社会属性。上述变化表明当时英国 A.基层自治制度已经确立 B.国家权威深入基层社会 C.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