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pdf》,以下展示关于《东营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pdf》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秘密启用前秘密启用前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二地理高二地理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8 页,全卷满分页,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分钟。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2、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与答题卡一并交回。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与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
3、。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城市行政中心迁移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19782022 年,我国共有 81 起地级及以上城市行政中心迁移案例,多是短距离迁移,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图示意 1978 年以来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行政中心迁移数量统计。完成下面小题。1.20032007 年我国城市行政中心迁移出现高峰的原因是()分散人口、产业压力“城市病”问题加剧土地资源紧张刺激经济发展A.B.C.D.2.推测我国多数城市行政中心迁移的首要目的是()A.疏解城市部分功能B.防止地质灾害的威胁C.保护历史文化遗产D.扩展城市空间和功能3
4、.与江苏、山东相比,云南、甘肃两省的城市行政中心迁移距离较远,主要受制于()A.水源条件B.地形条件C.交通运输D.经济发展澳洲干粮店是以散装形式销售有机食品、日化用品的杂货店,所有商品都散装在大号容器中,顾客通过购买商家提供或自带的容器自助打包商品,按需自取。干粮店这种回归本身又具有超强互动性的经营模式快速火爆网络,上海、香港等大城市也纷纷出现了本土干粮店的身影。顾客可以自己打包麦片,也可以体验用小罐子“打”洗发水,引发了网友的打卡热潮。完成下面小题。4.澳洲大力推行干粮店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目的是()A.降低经营成本B.扩大消费市场C.提高产品质量D.践行环保理念5.本土干粮店最先出现在我国
5、一线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A.消费能力高B.接受能力强C.基础设施全D.政策条件好黄河宁,天下平。历史上黄河水患频发,给沿途带来巨大威胁。1951 年 2 月 3 日,利津段凌汛决口,面对坝身塌陷而石料用光的严峻形势,当地百姓“以淤代石”力挽狂澜。表示意利津水文站记录的三次洪水情况。完成下面小题。时间水文站径流量(m3/s)水位(米)备注1958 年 7 月利津站1040011.65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1996 年 8 月利津站413012.512021 年 10月利津站524012.451989 年以来最大洪水6.推测治河创举“以淤代石”的优点有()效益显著技术先进就地取材投资较大A.B.
6、C.D.7.与 1958 年洪水相比,1996 年洪水径流量小但水位高的原因是()A.河道弯曲B.河道变窄C.河床抬高D.海水顶托赛里木湖是新疆天山地区的一个高山冷水湖,8 月份表层湖水平均水温仅有 15左右。2024 年 12 月11 日,湖区出现大风、降温天气,随着气温骤降,湖面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冰馕”景观。图左示意赛里木湖位置,图右示意“冰馕”景观。完成下面小题。8.赛里木湖 8 月份表层湖水水温低的原因是()A.湖水深度大B.入湖河流的流程短C.湖泊面积大D.积雪融水补给量大9.“冰馕”边缘厚中间薄的成因是()A.风浪大B.冰层厚C.昼夜温差大D.降雪量大漠河盆地位于欧亚大陆多年冻土带南缘,气候与多年冻土变化是该地植被演替的主要驱动力。从末次冰期开始该地先后经历了以草原为主的针叶林草原(图 a)、针叶林湿地、针阔混交林湿地(图 b)、针叶林湿地的植被演替过程。完成下面小题。10.推测末次冰期以来该地气候变化是()A.先温暖湿润后温暖干旱B.先寒冷干旱后冷凉湿润C.先寒冷干旱后温暖干旱D.先温暖湿润后冷凉湿润11.从 a 到 b 的过渡期,该地的植被演替可能是()A.针叶林减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