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202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pdf》,以下展示关于《梅州市202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pdf》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语文参考答案(2025.2)1.A【解析】“人的先天口味由基因决定”有误,基因只决定部分先天口味,还有部分由羊水决定。“口味随年龄增长变化不断发生改变”有误,到了成年,口味趋于稳定,不易被改变。2.C【解析】A 项,过于绝对,随着儿童的成长和独立,口味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B 项,对现代化味道的反思,旨在引发技术对日常生活意义消解的反思,使技术更好地为人的现代化服务;D 项,“让外地消费者对该地产生切身沉浸的情感体验”错误,“对该地产生切身沉浸的情感体验”基于在该地长时间的生活经验和对该地的味道认同,外地消费者缺乏在该地生活的经验和对该地的味道认同。3.B【解析
2、】“材料二对现代化味道展开了全面论述”有误,材料二的主体内容是从味道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这一角度对现代化味道进行反思,且没有“解决问题”部分。4.(1)人的口味受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影响(或口味形成的关键期是童年),因此会偏好家乡的“莼羹鲈脍”;(2)味道包含一定层次的地域认同(或味道是人地关系的情感载体),所以家乡的“莼羹鲈脍”能勾起(形容)思乡之情。(评分参考:答对 1 点得 2 分,答对 2 点得 4 分;第一点结合材料一口味的形成分析,第二点结合材料二味道与地域认同的关系分析)5.(1)味道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可能被消解(遗忘);(2)地方味道对地方文化的影响可能被削弱(或地方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
3、性将受到影响);(3)由地方味道承载的人地情感纽带可能断裂(或可能削弱由地方味道承载的地域认同和民族认同)。(评分参考:答对 1 点 2 分,答对 3 点得 6 分;主要从味道蕴含的文化、味道影响地方文化、味道维系人地情感三个方面来分析)6.D【解析】A 项,“孤独落寞之情”错误,“我”在河边捡石子,观察自然和生活,体现了“我”对大地的热爱;B 项,“凸显自然法则的公正无情”错误,生和死的对比,体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和大地承载万物的力量;C 项,“体现了他敏感、不自信的特点”错误,回答的变化体现了男孩对我的情感从陌生变得亲近和信任。7.C【解析】“象征着两人对生活不同的理解与选择”错误,捡的石子
4、不同与对生活的理解和选择没有必然的关联,属过度解读。8.(1)男孩总在“我”洗衣服的上游洗马,令我不满(生气);(2)男孩不紧不慢仔仔细细地洗马,令“我”对他产生了好奇;我让他帮忙拧衣服,故意调侃他的马是劣质马,表明“我”对他渐渐亲近;(3)“我”关心男孩赛马情况并安慰、鼓励他,表明“我”关心和认可他。(评分参考:答对 1点得 2 分,答对 3 点得 6 分;其中每个小点结合文本分析 1 分,情感概括 1 分;第 1 点答生气或不满,且能结合相关句子分析均可;第 2 点,情感答好奇或亲近,且能结合相关句子分析均可;第 3 点,情感答理解或关心或祝福或认可,且能结合相关句子分析均可)9.(1)大
5、地上既有死亡的痕迹,也有生命的活动,可见大地具有包容生死和承载万物的力量;(2)春天到来,大地重新焕发生机,马死腐败后滋养小鸟、虫子、绿草,可见大地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3)江阿古丽美丽、勤劳,男孩爱马、纯真、乐观,可见大地具有孕育美的力量,赋予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美的力量。(评分参考:答对 1点 2分,答对 3点得 6 分;主要从大地的广阔、包容,充满生机、生生不息,以及大地对人的塑造和影响三个方面来回答,能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可酌情得分)10.ADF 11.B【解析】两个“顾”都是“顾虑”的意思。12.B【解析】王安石请辞是因为宋神宗考虑废止青苗法。13.(1)朝中(对新法)议论纷纷,韩琦也从
6、外地多次列举青苗法危害天下的情况上报给朝廷。(评分参考:译出大意 2分;关键词“条”“上”各 1分;条,分条陈述、列举;上,上报、呈上;每译对一处给 1分)(2)时间久了,对于那些不奉行新法的官吏,王安石想更严厉地惩处他们。(评分参考:译出大意 2分;关键词“奉”“罪”各 1分;奉,奉行、遵行、施行;“罪”,名词作动词,惩罚、治罪)14.(1)多名官员反对青苗法,王安石与他们辩论,坚持己见;(2)皇帝希望修改新法,王安石反对;(3)王安石要重罚不执行新法的官员,皇帝不同意,王安石坚持己见;(4)皇帝说民间为新法所苦,王安石不为所动;(5)多次坚持推行保甲法,即便遇到旱灾仍然不放弃。(评分参考:答对 1点得 1分,答对任 2点得 3分)参考译文 材料一:王安石执政后,首先把三司条例司另设立为一个机构,聚集了几位擅长文章的士人,与他们共同谋划商议。随后,他们商议推行青苗法,并设置各路提举官来监督执行。宋神宗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青苗法就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使者们络绎不绝,处理事情果断迅速。范镇、吕公著、李常等人都上奏认为青苗法应当罢止,所派遣的使者也应当追回。王安石则引用经义,发表自己的见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